应急冷链物流系统,下一个危机前的狂奔
2020-12-24 14:27:52   来源:   评论:0 点击:


自新冠疫情初始,冷链物流与冰鲜冷冻产品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甚至近几个月依然还存在多起国外进口食品包装新冠病毒检测阳性案例。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再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类似频发的非常态紧急突发事件中,都验证了保证民生物资足量供应的重要意义。


冷链物流作为承载这一功能的特殊系统,应该能在该类事件中具备满足短时间内爆发巨大需求的能力,搭建一套完善的应急冷链物流系统迫在眉睫。

国家安全的护城河


应急(冷链)物流按照起因可以分为人为事件、自然及生物灾害以及军事冲突而产生的对物资、人员有临时调配需求的紧急性物流活动。人为事件包括短期内需求不确定性极强且重大的活动赛事等,如奥运会(一般只能确定 40%的物流活动,而其余 60%为未知事件 );自然灾害主要指旱灾、洪水、地震、龙卷风等气候地形灾害;生物灾害是指动植物异常现象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较为重大的负面影响,如非典、新冠疫情。


人为事件、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的应急与军事应急不同,其重点在于一切行动以社会利益为主要核心,追求的是最短时间内将灾害损失最小化。按照规模,非军事性应急(冷链)物流可分为企业级应急物流、区域级应急物流、国家级应急物流、国际级应急物流四个层次。


应急冷链物流体系并非应急时才被临时设立,而是应该将其中心本部作为常设机构,负责做好日常演习和预案,一旦突发灾情,可以通过该中心直接对政府部门汇报情况,整合资源,全面了解应急物资的分布,有序调用各个企业的设备和人员,汇总信息,进行全局控制和调度,如对物资的采购、存储、运输、配送等等具体业务的分配和监管。


还应收纳能够参与救援的社会冷链物流机构和企业,由它们保障资源采购、物资存储、运输配送等具体指令能够执行落地。这些民企平时各自经营,在突发事件后能够利用自身优势,依照应急物流中心的指令,快速完成针对应急物资配送的相关任务。并且由这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成员共同组成临时协调委员会,利用企业高层领导权威力量及时调动所属企业的资源,保证高效的执行力,和政策准确的下达。


管理模式上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包括追踪定位、自动分配、实时温控等数字化技术保证应急物流系统的时效性与柔软性,联合各家企业、制造商与需求方,具有全面的、可视的、智能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合理的进行资源匹配,按等级划分需求,搭配适用的运送方式,逻辑清晰,反馈迅速。数字化能力的缺失也是导致疫情后期中国社会在全面复工后仍然在一段时间内达不到应急保障要求的根本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应急冷链物流体系统应该能够根据突发事件的规模,随时组成一个可大可小的反应迅速的保障系统,由政府和企业高层主导,对人员物资进行配置,由物流企业承担具体执行,将分工合理化,最大限度提升配送效率,保证区域性或是全国性的事件都能有能力应对。


本次新冠疫情具备国家级应急物流与生物灾害的双重性质,政府、红十字会、医药公司、物流企业与社会各个团体纷纷参与援救,尽全力保障防控防疫的物资运输畅通,提升了运营效率,但由于应急物流体系尚未成熟,缺少信息化平台、分配不透明、诚信问题等等缺陷使得救援行动相较于疫情发展速度还是有明显的滞后。


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冷链物流企业日常的营运系统远远无法满足非常态的需求,需要众多的机构共同参与,并且以协调调度功能为核心。以往这一角色都是由政府扮演,利用行政权力,临时抽调各单位相关人员组成指挥小组,但由于之前没有参考的既定程序也没有预案和信息平台,且成员们往往不具备应对灾情疫情或者事件的经验,工作效率难以保障,导致灾情不能够在第一时间被有效控制。


如从采购到物流去向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杂乱无章的情况。尤其一些救援物资来自于社会各界,具有散、杂的特点,想要将其以统一的方式配送给驰援地区难度极大,不管是冷链食品还是医药,对温度和时效性要求又极高。


疫情之中都是以各家物流公司为单位向疫区进行输送,虽然企业抱有拳拳之心,慷慨捐赠,但是一方面车辆的装载率非常低,在隔离期间车辆经常是单程输送,配送人员也多志愿者临时上阵,对配送路线不熟悉,还要各自隔离数十天之久,对企业和待救援群体来说都是高本低效。


并且,疫情期间由于隔离造成的道路不畅,使得能够进入疫区的车辆必须依靠资质,长途省际干线物流车辆供不应求,与末端交付也需要衔接过程,还会出现交付对象也不够明确的情形,拉长了链条环节。


冷链和医药物资通常都刻不容缓,所以在这特殊的时期,应该由时效性最好的航空运力来承担主要的物流运输。但我国的航空物流运输却明显不足,国际航空应急物流保障更是短板,致使我国疫情上半场时很多物资的进出口及国内中转都不够及时。与先进国家相比,无论是运力还是物流节点,我国物流企业都相去甚远。


疫情当中航空运力不足也让我国相关部门决定部署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努力稳定供应链。在3月2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指出了“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当前受疫情冲击国际航空客运萎缩,导致客机腹舱货运大幅下降,对我国产业的国际供应链带来较大影响。”


 
各有千秋的美日德应急物流体系


应急物流系统的重点不在民企,民企无法在突发事件里突破自身局限性,提升整个社会供应链效率才是关键。而这个系统本身又具有低频的特性,所以,政府与民企之间的配合模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国家在此方面已经有了相对较为优秀的经验。


(一)美国国家应急机构


美国常设的应急物流管理机构是针对单一、综合等各类国家内部突发事件进行统一管理的重要机构,整个机构的运作机制是遵循“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的基本准则,分为从下到上的层级推进和从上到下的直接管理两种模式。前者多适用于区域性突发事件,由地方级应急部门最先启动,如不能完全干预则立即向所属周边部门寻求州级应急机构的帮助,如果事态继续扩散,则由州级机构向联邦系统寻求帮助,层级之间推进的标准是每一层级的资源用尽,超过负荷。后者则适用于全国性重大灾难、事件或地方和州级系统已经失效时,由联邦政府直接对事件进行全国性的统一部署、规划、执行和管理。


美国非常看重高新科技的应用,同时也注意日常的事先预防和演习,并且对人口密度较大以及地广人稀的各种区域都配备了不同的预案。


(二)日本对救灾物资分阶段管理


日本由于本身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因此相较于美国,他们的应急灾害和物流管理体系萌芽得更早,经过了150年的发展,该体系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了。


日本应急系统遵循“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协调联络,中央会议制定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的基本原则。该体系分为中央国土厅救灾局、地方都道府以及市乡镇三个层级,在平时各级政府就被要求就各区情况进行日常汇报和实地演习。而对救援物资的管理,日本将其划分为三个配送阶段,第一个阶段由军队进行高效的初期配送,第二阶段是志愿加入的民营物流企业负责运送,最后则是根据灾区需要、订单等依旧由民营企业负责末端配送。

(三)德国政府与民企的高度协同


与美国和日本的分层分级制度有所区别,德国的灾害物流应急体系是按照分权化和多元化来进行管理的。他们更在意的是众多参与机构直接的协同性,由联邦内政部管辖的公民保护与灾害救治办公室任最高协调部门,在发生灾害或紧急情况后,包括消防队、警察、政府军队、民企及志愿者在内的各个团体和机构都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只要每一部门都能坚守岗位就能以蝴蝶效应般的力量对灾情产生正面影响。


在德国,约有6万人从事民防工作,150万人组成的消防救护、医疗救护、技术救援志愿人员,这些队员都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训练,并且能按地区进行分配。而物流供应和配送方面,则有专业机构提供相关知识和先进装备。德国健康促进会则能够在救灾物流中发挥重大作用,他们每年通过水路、公路、航空向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配送300多万公斤的供给品,通过网络通信资源,收集当地信息,只要对接需求能确定,物资抵达只需要30-60天。


 
与之相比,我国的应急(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还有待于完善,这虽然并非朝夕之间可以做到,但要解决眼前问题,防患于未然,也可以在前期做足准备,如把物资按照等级分为紧急类,即应对突发事件必不可少的物资;消耗类,即应对突发事件中能够有效减少损失的物资以及补充类,即非关键物资;当意外降临可以按照经济损失、受灾程度、受灾面积、灾难等级等因素结合仓储情况进行评估、分配物资。


长期来看,我们还是要以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与推进应急物资保障现代化为主线,以补齐能力短板为突破方向,以先进技术与组织方式为支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筑起国家安全保障系统最坚实的一道防线。

 
2021年第七届广州国际冷链展时间:2021年9月16-18日  

地点: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
参展/参观请联系:020-66319008
 
END
 
本文来源中物联冷链委

\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1.5px;="" text-align:="" center;"="">微信号:lenglianzhan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今年预计新建改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1.4万个
下一篇:国家卫健委:建立和完善冷链食品追溯管理系统

参加展会



Powered by 广州环球搏毅展览有限公司 粤ICP备14067565号-4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1022号保利世界贸易中心E座3308—3309室 邮编:510308